產品搜索
聯系方式
產品目錄
技術文章

湖南常德橋南輕紡城

      

橋南新市場簡介 

橋南新市場,在橋南市場原址發展性重建,由常德市鼎城區人民政府主導,橋南市場開發總公司籌資興建。湖南常德橋南輕紡城

立體**通大道通途聯通世界

橋南新市場地處國內60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的湘西北重鎮——常德市江南城區,國道319207;省道18011804;常長、常張、常吉等6條高速公路在此匯集,常德水港通江達海,石長鐵路呼東應西,常德機場吞南吐北,立體交通網絡,優勢無可比擬。

戰略性規劃獨步湖湘雄視天下

規劃中的橋南新市場東起車站路,西抵大湖路,南臨鼎城路,北至隆陽路,占地面積    畝,建筑面積   平方米。分兩期實施建設。

一期工程為市場經營區,占地120畝,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左右,預算總投資約5億元。

二期工程為配套建設區,主要包括停車、倉儲、餐飲、賓館、電信、郵政等配套服務設施。

超前性設計大氣磅礴聲勢奪人

橋南新市場由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,吸收了國內集貿市場的先進經驗,融合了*新的建筑設計理念,將成為常德的標志性建筑。

東大門標志性建筑為一巨型船帆,象征橋南乘風破浪,揚帆遠航。

一期工程由七個區組成,二、三、四區高三層,為核心商業區。一、五、六、七區為外環建筑,高五層,主要為商鋪,同時提供物流、信息流、倉儲和辦公服務。

市場東大門為主入口,寬達45米,中間寬27米,設有直達二樓的步行樓梯和兩臺扶手電梯,兩側各有9米樓梯通達一樓。其它各方向均有寬敞的出入口。

 

人性化設置設施配套消防達標

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,配備了扶手電梯、步行樓梯、貨樓、休閑場所、廁所,三樓以上設中央空調。五、六、七區樓底設有地下停車場,提供停靠自行車、摩托車、板車、三輪車和家用小車。同時,新市場還配套建設了廣場、綠化帶等設施,人與自然和諧相處。

整個市場設有四條18米寬縱貫南北的消防分隔通道,自動報警、自動噴淋和電力失壓保護等設施同步到位,完全符合消防規范,確保**無憂。

環流性布局力避死角共享繁榮

采用大循環與小循環相結合的環流性設計。每個區塊內配備了足夠的電梯、步梯和大小回廊,各區之間有天橋相連。由東大門可以直上中心區二樓,中心區8米消防通道兩側,各有5米寬步行樓梯直上二、三樓,中心區塊外圍門面全部為內開門,減少了樓層差別、內外門面差別和頭尾門面差別;區內門面為南北走向,每組門面之間有2.7米的小走道縱貫南北,每區的南、北、中各有4米寬的走道橫貫東西;為保證新市場整體繁榮,原五運坪西側南北通道將整體拉通,形成隆升路。整個市場四通八達,確保了每個區塊人流、物流暢通,生意興旺。

市場型新城財富涌流商機無限

橋南新市場是橋南商業航母的龍頭,家電、輕紡、窗簾.副食、建材、水產、蔬菜等10多個專業市場拱衛其周,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十里商城,吸納了19個省90多縣市近3萬名客商在此經營,商品輻射湘、鄂、川、黔、渝等10多個省市,年成交額過百億。

匯川納海、流金淌銀的橋南市場造就了一大批商海梟雄,成就了無數人的財富夢想,人稱“百萬富翁上千,千萬富翁上百”,“金山銀山不如橋南靠山,金窩銀窩不如橋南錢窩”。

鳳凰涅槃,浴火重生,全新的橋南市場將為我們帶來全新的商機。

橋南新市場熱忱歡迎社會各屆人士前來投資興業、共展宏圖! 

 

常德簡介


 

常德市是省轄地級市,位于湖南省北部,史稱“黔川咽喉,云貴門戶。”東南連益陽市,西鄰張家界市、懷化市和湘西自治州,北與湖北省恩施、宜昌、荊州等地交界。土地總面積18190平方公里,總人口600萬人。轄武陵、鼎城2區和安鄉、漢壽、澧縣、臨澧、桃源、石門6縣及德山、柳葉湖、西湖、西洞庭4個管理區,代管津市市。

歷史沿革

常德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有名古城。據澧縣城頭山遺址考古*新發現,遠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,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。夏、商、周屬九州之一荊州,春秋戰國時期屬楚,秦屬長沙郡,漢為武陵郡,三國初屬蜀漢,后歸吳,唐分朗州、澧州,宋分鼎州、澧州,北宋政和7年(公元1117年)設常德軍,南宋乾道元年(公元1165年)升為常德府。常德之名始于此,自元、明、清沿用至今。1949年7月常德解放,8月4日成立常德專員公署。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常德地區,設立為常德市。
 

 

自然地理

常德東瀕洞庭湖,西處武陵、雪峰山脈,地勢自西向東傾斜,地貌類型多樣。西部石門和桃源大部地域為山區,武陵山脈逶迤入境,分南北兩支延伸,山嶺連綿、群巒疊嶂;中部臨澧和桃源、澧縣、漢壽、鼎城部分地域為丘陵區,地形雁行錯列,河巖盆地相間;東部安鄉和漢壽、澧縣、鼎城、津市部分地域為平原區,地勢平坦,河道縱橫。是有名的江南魚米之鄉。

常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年均氣溫16.5℃,年均降水量1184毫米,無霜期270天左右。

常德沅芷澧蘭,山川秀麗,名勝古跡遍布其間。*美的山——壺瓶山,有詩為證:壺瓶飛瀑布,洞口落桃花;*麗的湖——柳葉湖,有詞為憑:柳絮翩躚,蝴蝶過河鯉魚肥。澧州文廟古風尚存,石門溶洞奇甲江南,桃花源聞名遐邇,夾山寺令人注目,花巖溪逆江鷺舞,目平湖墨池水湛。

自然資源

常德土壤以紅壤和水稻土為主。紅壤分布在丘陵區,宜種果樹、茶樹、油茶樹。水稻土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平原區。

常德森林資源豐富,已知高等植物2703種,其中國家保護的**植物有38種,如珙桐、銀杏、紅豆杉等;在森林植物中,組成植物群落的建種群,多以木本植物為主,其植物群落中的優勢科、屬有108科,322屬,木本植物1058種。已知脊椎動物422種,其中鳥類136種,陸棲類172種,魚類114種。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60種,**動物有華南虎、天豹、中華鱘等被列為拯救瀕危物種。石門壺瓶山被列為***野生動植物資源自然保護區。

礦產資源分布廣、品位高、儲量大。已發現近百種,蘊藏較大的有金、鎢、銻、金剛石等20多種,雄磺、矽砂、食鹽、石膏、金剛石等品位、儲量和產量馳名國內。

鼎城概況

    鼎城環抱常德市區,原名常德縣,古稱朗州,轄37個鄉鎮(場)。她地據武陵、雪峰兩山,匯沅、澧兩水,有控山鎖河之險,襟江帶湖之勢。特別是武陵山余脈—太陽山,萬木參天,流霞飛煙,被稱為“玄天**峰”;流經境內32公里的沅江,千載清風,一川明月,被譽為“仙源水”。故此,明朝詩人季元亨欣然贊美道:“朗水愈清穎,孤峰勝九嶷。”一方美麗的山水,潤澤了一方神奇的土地,孕育了一方智慧的人民。近年來,鼎城88萬人民在區委、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���堅持“開放興區、工貿強區”,團結拼搏,開拓進取,取得了經濟與社會發展****的業績,鼎城2451平方公里的大地不斷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。2004年,全區實現GDP59.35億元,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.5億元。


    鼎城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。據蔡家崗鎮出土的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證明,早在五萬年前,先民們就已在鼎城的山川之間生息繁衍。秦統一中國后,在鼎城首置臨沅縣,此后二千多年鼎城一直是歷朝州、郡、府、路治所之地。境內古跡甚多,勝景天成。有鐘相起義的天子崗,有寇準題字的萊公泉,有峰巒奇秀的國家森林公園花巖溪,有神秘幽深的天然奇觀龍門洞等。境內自古是一些名流雅士的際會之地,繼屈原后,唐宋等歷代許多文化先賢曾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。有名文學家劉禹錫謫居朗州10年,寫下了大量竹枝新詞,開創了唐宋詩體裁新格局。先進的文化傳導了先進的思想,鼎城歷史上還先后涌現出了劉復基、黃愛、潘振武等**志士。隨著進入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,鼎城人更是飲天地之靈氣,把鼎城建設成了一個新型的文化名區。政府駐地武陵鎮與江北城區一道,發展成了國內優良旅游、衛生、文明、園林、交通管理模范城市。


    鼎城交通發達,經濟活躍。水陸空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,方便快捷。境內有一個國內*大的2級火車站,有3條高速公路交匯,有2條國道連通國內,有一個4C級的飛機場,沅水碼頭也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深水港口。發達的交通,帶動了經濟的發展。鼎城已成為了一個商貿強區。功能完善的橋南大市場群早已聞名國內,是中南五省物資集貿中心之一,現擁有10大專業市場,年商品成交額達百億元。去年12月21日,雖然橋南工貿市場付之一炬,但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新市場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,新的市場必將孕育出新的輝煌。鼎城已成為了一個農業重區。糧、棉、油、魚、豬等多項農產品產量居國內百強,其中珍珠養殖面積10萬畝,年產量40萬公斤以上,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。鼎城已成為了一個工業新區。機械、建材、輕紡、食品等四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,橋南工業園、灌溪工業園兩大園區工業蓬勃發展,全區規模工業達到55家,其中稅收過百萬元的企業達13家。

Copyright@ 2003-2025  陳勇男家紡公司版權所有